中共珠海市委六屆八次全會于2010年8月2日在香洲市政府大院召開。會議的主題是“堅定不移地走建設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為建設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而努力奮斗”。會議由甘霖書記主持,議程主要有三項:一是甘霖書記代表市委常委會做工作報告,二是市長講話,三是黃曉東常委、宣傳部長作關于“文化強市實施意見”的起草說明。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建設文化強市的實施意見》。
出席全會的有,市委委員、市委候補委員。市各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市紀委常委,橫琴新區、各行政區、經濟功能區及各鎮(街)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中央和省駐珠各單位黨員主要負責同志等列席會議。
會議總結了珠海特區發展經驗,近3年發展成就,提出未來發展目標和任務。簡述如下。
(一)特區建立30年六條經驗
必須始終牢記建區之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闖敢試、敢為人先。
必須始終狠抓立區之本,堅持發展硬道理不動搖,持之以恒地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必須始終堅守興區之基,堅持生態優先,嚴格控制人口,嚴格控制土地,嚴格控制環境。
必須始終激發活區之源,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
必須始終踐行旺區之旨,堅持執政為民,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百姓。
必須始終把握治區之要,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形成推動珠海發展進步的強大合力。
會議指出,珠海經濟特區建立3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歷屆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敢為人先,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率先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之路,率先探索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之路,創造了輝煌的成就,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折射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真理光芒,展示了科學發展的美好前景,充分證明了中央關于建立經濟特區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充分證明了小平同志“珠海經濟特區好”的題詞實至名歸。
甘書記在報告,還代表市委向為珠海發展作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起身致意。
(二)珠海近三年發展成就
概括起來,甘書記講了5個突破:
1、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滾動實施總投資3000多億元的“十大重點建設工程”。珠港澳大橋與2009年12月開工建設,廣珠鐵路于2008年4月全面復工,并將于明年底建成通車,廣珠城際軌道將于今年底建成通車,高欄港高速、珠海機場高速等將于兩年內陸續建成,集裝箱碼頭、煤碼頭、礦石碼頭等建設快速推進,拱北口岸改造全面啟動。珠江西岸交通樞紐城市雛形初現。
2、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突破。發展高端服務業、高端制造業、高新科技產業,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高點?,F代物流、商務會展、休閑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取得突破。高欄港將在3年左右建成億噸大港。十字門中央商務區等項目快速推進。全市產業初步形成高端發展、集約發展、錯位發展、生態發展的良好勢頭。
3、生態城市建設取得新突破。堅守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底線,科學推進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圍繞“一條主軸、兩大板塊、三區一城、若干組團”,推進情侶路——珠海大道改造升級,提升香洲城區,建設橫琴新區,啟動西部中心城區規劃建設,形成了城市發展新格局。嚴格保護自然山體、岸線、濕地等生態景觀,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
4、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新突破。順利完成“大部制”改革。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搭建投融資平臺,國有企業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關鍵行業投資建設中發揮了主要作用。
5、橫琴開發和區域合作取得新突破。認真落實《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橫琴開發正式啟動,橫琴新區機構組建、規劃編制、政策報批、宣傳推介等順利開展,重大項目扎實推進。建立了珠海與澳門官方正式溝通機制。推進珠中江合作,簽訂了20多項合作協議。
總之,順利實現了08“謀篇”、09“啟動”、10“升溫”的發展預期。今年上半年實現GDP533.9億元,同比增長13.3%。
(三)珠海未來發展目標和任務
未來10年——到2020年,建立特區40周年之際,基本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實現在珠三角地區人均首位、生態一流、文化繁榮、法治優良、社會公平的發展目標,成為廣東發展新的增長極、科學發展的排頭兵。
“人均首位”,按照經濟規模要壯大、人口規模要適度、城市規模要控制的要求,提高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人均水平,力爭達到珠三角首位。為此要科學控制城市開發強度,合理控制城市規模。
“生態一流”,要遵循生態優先原則,堅守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底線,落實生態建設“四個百分百”目標,著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把珠海建設成國內環境最優美、最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城市之一。要加快打造東部濱?;▓@城市、西部濱江田園城市、南部海島生態城市的風貌特色,加快建設城鎮組團,完善城市功能,構筑組團式緊湊型城市形態。進一步加強綠化建設。
“文化繁榮”,要樹立“新時期城市發展最終以文化論輸贏”的理念,加快建設文化強市,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形成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強大、文化生活豐富、文明素質提升、人文氛圍濃厚的良好局面。要高起點推進文化事業發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化設施建設,推動文學藝術繁榮發展。突出特色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加快建設高新區數字內容產業基地、珠海影視文化產業基地、橫琴粵港澳文化產業合作區。創新文化發展體制機制,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加快建設學習型城市,大力開展全民讀書活動,提高市民文化素養。
“法治優良”,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努力把珠海建設成為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規規章健全有效、市場運行規范有序、公共管理優質高效、社會環境安全穩定的法治城市。創新社會管理體制,形成科學合理的政府職能分層管理新體系,積極探索社區治理與服務新模式。
“社會公平”,要圍繞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分配公平,全面提升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扎實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改革發展成果進一步惠及廣大老百姓。
未來30年——到2040年,建立特區60周年之際,把珠海建設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城市、旅游城市、創新城市和港口城市,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之城,成為活力實力魅力兼備的理想之城,以生態文明新特區的面貌引領特區發展潮流。
會議強調,實現珠海新的崛起和振興,關鍵在黨,關鍵在各級領導干部。要從嚴治黨,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切實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勇擔重任、攻堅克難、善于領導科學發展的高素質領導集體,把各級領導干部培養成為政治堅定、作風民主、善于推動科學發展的高素質領導干部,把基層黨組織和基層黨員隊伍建設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堅強堡壘和骨干力量。